新聞資訊
BT22(TC18)鈦合金近β鈦合金大尺寸鍛棒固溶降溫過程的組織變化
BT22(TC18)鈦合金是原蘇聯航空材料研究院于1974年研制成功的一種近β鈦合金,其名義成分為Ti-5Al-5Mo-5V-1Cr-1Fe,名義成分下鉬當量達8.0。該合金是一種高強度合金,具有很高的淬透性,在適當的加工和熱處理條件下具有滿意的強塑性匹配,因此該合金可用來制造大型鍛件和模鍛件,原蘇聯將此材料用于多種飛機的承力框架及部件的制造。但是鈦合金大型鍛件在熱處理過程中由于截面尺寸大,導熱率較低(大概是馬氏體不銹鋼的0.4倍),因此熱處理降溫過程中有一個較長時間的溫差階段,這種差異對力學性能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研究人員對Ф170mm×200mmBT22鈦合金鍛棒采用先實測降溫曲線再定制熱處理步驟來研究強化熱處理過程中的組織演變,利用OM和SEM觀察微觀組織特征,并通過維氏硬度驗證性能上的差異,在此基礎上分析Φ170mm×200mm鍛棒沿截面組織變化規律。
所用材料是經2次真空自耗電弧熔煉鑄成Φ280mm,200kg的鑄錠,在β相區進行變形量達80%以上的開坯自由鍛,再在α+β相區鍛成Φ170mm×200mm鍛棒。固溶處理采用2種溫度875℃(Tβ+30℃)和810℃(Tβ-35℃)。實測鍛棒固溶降溫過程內部不同部位,芯部、1/2R、邊部降溫特性曲線。研究結果如下:
1)875℃固溶空冷降溫過程分為快速降溫階段、平緩降溫階段和慢降溫階段。810℃固溶降溫曲線是光滑的曲線,沒有近似平臺出現。
大尺寸鍛棒875℃固溶降溫過程中從心部到邊部析出α相逐漸增多,同時邊部針狀α相比心部更加細??;并且隨著溫度的降低析出的α相越細密。810℃固溶后空冷β晶粒內部存在大量的針狀α相,合金在降溫不同階段α相的增多不明顯而α+β寬化明顯。接著晶內和晶界處有次生α相生成,降溫至終態晶粒內部出現了大量次生α相。
3)875℃和810℃降溫硬度曲線表現出硬度先升高再趨于平緩的特征,并且875℃硬度峰值高于810℃硬度峰值。
?
以上資料由上海艾荔艾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歡迎新老客戶來電洽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