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H13空冷淬硬熱作模具鋼4Cr5MoSiV1工具鋼在半軸擺輾模具上的應用化學成分力學性能熱處理
動力機械中半軸驅動件毛坯生產工裝的模具材料,目前大部分采用老式3Cr2W8V、5CrMnMo或5CrNiMo等。當今我國汽車工業的大發展,面臨很多急待解決的問題,在制造過程中的節能降耗和減排問題就是其中之一。針對此問題,對汽車半軸的新型工藝——擺動輾壓的模具,采用新型模具鋼H13進行了實驗研究。
H13的化學成分(質量分數,%)如下:0.35~0.45C,0.20~0.50Mn,0.80~0.20Si,4.75~5.5Cr,1.10~1.75Mo,0.80~1.20V。
由于H13的含碳量較低,存在有亞穩定的嚴重共晶碳化物,因此要小心鍛造。鍛造規范為:加熱溫度1100~1160℃,始鍛溫度1150~1060℃,終鍛溫度850~830℃,進行反復的鐓粗-拔長,要求鍛比大于4。鍛后緩冷,并采用球化退火。H13鋼在高溫奧氏體化后,在800℃緩冷,有二次碳化物沿晶析出;過冷奧氏體在400~600℃時極為穩定,可以在這個溫度區分級淬火,其溫度應取下限值。若加熱溫度過低,冷卻速度又較慢時,會在淬火組織中出現貝氏體;若淬火溫度過高,超過1170℃后,即使直徑為200mm的試件,油冷淬火時,也不會出現貝氏體。
淬火加熱前應先經二次預熱,冷卻采用空冷。在加熱到1050~1070℃時,碳化物大量溶解,加熱到1100℃時基本溶完;超過此溫度晶粒長大,油淬后為細小馬氏體+未溶碳化物+殘余奧氏體。在500~550℃下鹽浴爐內分級淬火,超過此溫度會使過飽和奧氏體在冷卻過程中析出碳化物,而模具中心出現的是貝氏體,在回火時會出現貝氏體脆性。油冷淬火硬度可達58HRC,晶粒界面清晰可見,并排分布,碳化物數量很少。
用H13鋼代替3Cr2W8V等傳統材料作擺輾模具,經過熱處理后,力學性能明顯提高,經生產考核,模具壽命提高1~2倍。
?
以上資料由上海艾荔艾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歡迎新老客戶來電洽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