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0Cr13Ni4Mo(ZG0Cr13Ni4MoRE)馬氏體不銹鋼的熱處理
0Cr13Ni4Mo(ZG0Cr13Ni4MoRE)馬氏體不銹鋼是在Cr13型馬氏體不銹鋼的基礎上降低含碳量,加入鎳、鉬元素(在制造鑄件時,為凈化鋼水,降低夾雜物含量等目的,有時適當添加稀土元素)而發展起來的,是具有較高強度、韌性和一定耐腐蝕性的優良鋼種。常用來生產制造重要的軸、殼體鍛件或水輪機葉片、葉輪等鑄件。
0Cr13Ni4Mo(ZG0Cr13Ni4MoRE)馬氏體不銹鋼所以在熱處理后具有高的強度、塑性、韌性,是由其成分及熱處理后可獲得的組織所決定的。
0Cr13Ni4Mo(ZG0Cr13Ni4MoRE)馬氏體不銹鋼具有低的含碳量,一般為不大于0.07%,有的更低,這就使鋼淬火后可獲得低碳馬氏體組織。目前,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碳和合金成分是影響馬氏體形態的主要因素,在低碳合金中,淬火后形成板條狀馬氏體,其內部亞結構以晶體內密度很高的位錯為主,因此,又稱板條狀馬氏體為位錯馬氏體。位錯產生較大的強化作用,使板條狀馬氏體有較高的強度。而極低的含碳量將鋼產生脆性的因素降到最少,這又使其具有了較高的韌性。
4%~6%鎳元素的加入,首先促進了奧氏體的穩定性,還減少了由于低碳和鉬元素加入可能引起的增加δ鐵素體的作用,降低了鋼的相變點。據測試,鍛造的0Cr13Ni4Mo材料的Ac1溫度比0Cr13或1Cr13的Ac1溫度降低約200℃,依具體成分的不同,在550~630℃之間。Ms點溫度降低100~150℃,為220~260℃。Ac1點溫度降低,可使這類鋼淬火后在略高于Ac1溫度回火,獲得具體保留板條馬氏體位向的索氏體基體上分布一定量的誘導奧氏體,提高了材料的塑性、韌性。Ma點的降低,雖然對轉變組織的性能有不利影響,但是對這種成分不銹鋼的不利作用已難以顯現。
0Cr13Ni4Mo(ZG0Cr13Ni4MoRE)馬氏體不銹鋼的淬透性好,0Cr13Ni4Mo鍛件在φ400mm軸的斷面檢定,表面至中心的硬度差不大于50HB。
這類鋼常見的熱處理方式有退火和淬火回火。
⒈退火
這類鋼的合金成分構成促進了奧氏體的穩定化,使鋼具有較強的空冷自硬性。有試驗表明,在高溫加熱后,即使以緩慢速度冷卻,組織中也會存在一定量的貝氏體和馬氏體并保持高的硬度。試驗還表明,只有將其加熱Ac1到或略高于Ac1溫度,保溫后空冷或爐冷,或獲得240~270HBS的硬度,組織為鐵素體和碳化物的混合物,并存在一定量的奧氏體。因此,這類鋼的鍛后或鑄后退火加熱溫度可選用620~660℃。單件保溫時間按1~1.2min/mm考慮。
⒉0Cr13Ni4Mo鍛件的淬火和回火
雖然0Cr13Ni4Mo馬氏體不銹鋼的Ac3點溫度較低,810 ~830℃,但含有較高的合金元素鉻、鎳,為保證合金碳化物充分溶解和奧氏體內成分的均勻化,淬火溫度應高些。試驗表明,淬火溫度在980~1040℃區間是合適的,回火后可獲得高強度和塑韌性。與在低于980℃淬火效果相比,在相同韌性條件下,在更高的強度。淬火溫度高于1100℃,會產生較多的殘留奧氏體。同時有晶粒長大的危險。
由于奧氏體較穩定,采用空冷也可以獲得足夠的馬氏體和高的硬度。但為保證更高的淬透性和強韌性,建議采用油冷卻淬火。對于大鍛件油冷卻時,應適當控制出油溫度,防止淬火應力過大而產生裂紋。也可以采用油冷-空冷-油冷-空冷的間斷冷卻方式。出油時表面溫度控制在100℃左右即可。淬火冷卻后,應及時回火。
0Cr13Ni4Mo鋼雖然淬火后獲得了具有較好塑性的板條狀馬氏體組織,也應回火后使用,以消除應力,穩定組織,進一步提高塑韌性。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淬火后在200~300℃溫度回火,在強度、塑性、硬度沒有大的變化的情況下,沖擊韌性顯著下降。這是由于在此溫度區間,有鉻的碳化物析出,形成了脆性區。進一步提高回火溫度到500~600℃,沖擊韌性開始回升;強度有下降的趨勢。在570~620℃回火,鋼的強韌性達到最佳配合。組織為具有板條狀馬氏體形態的索氏體,硬度為250~280HB。如果再提高溫度,可能超過Ac1溫度更多,不僅引起板條狀組織粗化,還可能發生奧氏體轉變,這部分奧氏體不同于誘導奧氏體,其在以后的回火冷卻過程中發生馬氏體轉變,引起鋼的硬度、強度上升,沖擊韌性又有下降的趨勢。
在具體應用中,可根據所制零件使用條件和對性能要求的不同確定回火溫度,一般結構件,如軸、殼體等,均采用580~620℃回火。
?
?
以上資料由上海艾荔艾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歡迎新老客戶來電洽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