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鋁合金圓鑄錠鑄造工藝操作規程(爐前)
? ? 1、爐膛準備
新建或大修后的爐子在生產前,必須要進行烘爐。 配料與備料 2.1原材料的選擇必須嚴格把關。 2.2配料所需的原料,包括鋁液、鎂錠、金屬硅、中間合金等成分必須明確。沒有明確標志的必須在進行取樣,驗明成分才能使用。 2.3一級廢料:本廠熔鑄車間的1.爐膛準備
新建或大修后的爐子在生產前,必須要進行烘爐。
2、配料與備料
2.1原材料的選擇必須嚴格把關。
2.2配料所需的原料,包括鋁液、鎂錠、金屬硅、中間合金等成分必須明確。沒有明確標志的必須在進行取樣,驗明成分才能使用。
2.3一級廢料:本廠熔鑄車間的鑄錠切頭、切尾,爐中澆鑄剩鋁,成分分析和低倍試樣。
2.4鎂錠:品位不低于99.90%。
2.5 Al—Si中間合金外購,每爐有化驗成分值,進廠化驗。
2.6銅、鉻、鐵、錳等金屬添加劑,分別按其供方提供的百分比含量。
2.7以上的原材料必須干燥、清潔、不得有水、泥土、油污等。
3、原材料及輔助材料的使用要求
3.1電解鋁業AL99.7以上,鋁硅合金三級以上,鎂錠三級以上,氮氣99.99%,鋁鈦硼絲含鈦5%以上,打渣劑、精煉劑、陶瓷過濾板必須符合有關規定。
3.2原材料的加入狀態:Mg—以純鎂的形式
Si—以中間合金的形式
Ti—以鋁鈦硼絲的形式
4、投料
4.1投料前先檢查爐內是否清潔,要用清爐鏟將墻壁、爐角、爐底的渣及氧化物要清理干凈。
4.2爐子在停歇后,若為冷爐狀態,應對爐子進行預熱,使爐膛溫度達到700~800℃左右。
4.3將電解鋁廠運來的鋁液按澆包緩慢、平穩地注入爐內,必須進行測溫并要有記錄。測量溫度不要光測爐內,爐口溫度也要測量,以便了解爐內溫度的均勻性。
4.4投料時應注意先將碎鋁、小料投向爐底,然后裝入大塊廢料,投料不能集中在爐口,要分布均勻,并定時攪拌。
4.5當加入的廢料較多,一次難以全部加入時,剩余的廢料也可以在鋁液注入后分別加入,但加入的廢料應能被鋁液所淹沒。
5、熔煉
5.1點火
5.1.1打開爐門,開風機將爐內積存的氣吹走,關上風門。
5.1.2點火從點火孔中將火種入爐角,慢慢打開風機,開放燃氣閥,點火成功后,調整燃氣量和風量,使從爐內噴出少量火苗,將爐門關閉進入正常熔煉。
5.2熔化
升溫熔融過程中要經常攪拌,并將未熔化的大塊金屬鋁扒向高溫區,加速熔化,爐料全部熔化后(此時鋁液溫度不能超過730—750℃,)先在爐內均勻的撒上一層打渣劑,使鋁渣分離,將鋁水表面的浮渣清理干凈,再把硅種和鎂錠投入鋁水中。加入鎂錠后均勻攪動,用扒子將鎂錠壓在鋁液下面,不得浮出鋁液,以防燒損。
5.3攪拌
5.3.1加入的金屬添加劑和鎂錠完全熔化后,要對熔體進行均勻的、徹底的攪拌,攪拌時,扒子不得露出液面,要平穩移動,消除死角。
5.3.2為保證合金成分的均勻,連續攪拌的時間要求為30分鐘
5.4精煉
5.4.1每爐的鋁液用氮氣三瓶,壓力調至0.3~0.5Mpa,沸騰20~25分鐘,排氣管在熔池前后,左右往復平穩移動并不留死區,精煉過程必須有精煉的噴出。此時爐內鋁液溫度應在730~750℃范圍內。
5.4.2當精煉劑噴完后,應繼續通氮氣一分鐘左右,以徹底清除管道中的殘留精煉劑,然后將精煉管撤離熔體,關閉氮氣。
5.4.3精煉結束后,應扒出表面浮渣,并在熔體表面撒上一層覆蓋劑。
5.5調整成分
5.5.1化驗結果必須符合《鋁合金化學成分內控標準》的規定。
5.5.2注意事項
5.5.2.1取樣要有代表性,取樣前應充分攪拌,以均勻其成分。
5.5.2.2取樣前應控制熔體溫度適當高些。
5.5.2.3取樣部位應是熔池中部最深部位的二分之一處。
5.5.2.4取樣前應將試樣模充分加熱干燥,試樣不得有氣孔、夾渣缺陷。
5.5.3根據爐前分析結果進行成分調整,補料或沖淡。再取樣進行爐后化驗,合格放水鑄造,不合格重復操作,直至成分化驗合格。
? ? 5.5.4化驗室給車間出具化驗單,每爐鋁水必須經過車間當班主任確認方可鑄造鋁棒,車間當班主任必須在化驗底單上簽名。
5.6靜置
靜置20~25分鐘,等待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