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銅 不銹鋼真空擴散連接工藝及界面微觀結構
? ? 解慶,李京龍,張賦升,熊江濤
????(西北工業(yè)大學摩擦焊接陜西省重點實驗室,陜西西安710072)
?摘要:采用電鍍工藝,在純銅基體表面制備出約2.74μm的單質Au鍍層,在950℃,1MPa壓力下實現(xiàn)了銅與不銹鋼的真空擴散接合,并與銅-鋼直接連接接頭進行界面顯微結構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在直接連接800℃時結合界面鋼側存在明顯的元素沿晶界擴散現(xiàn)象,接頭抗剪強度158MPa,約為銅母材強度的86%;添加單質Au鍍層中間層時,有效改善了銅與不銹鋼連接,鋼側存在合金液相沿晶界潤濕、滲透現(xiàn)象,且在銅側生成寬約60μm白亮色互擴散區(qū),EDS分析表明,其由固溶一定量Cu的Au3Cu相和Cu(Au)固溶體兩部分組成,寬度均約30μm,接頭強度與銅母材等強,優(yōu)于直接連接。
????
關鍵詞:真空擴散連接;單質Au鍍層中間層;晶間滲透;銅-鋼復合構件
???
中圖分類號:TG453.9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2-025X(2011)05-0013-04
????
概述
????
冷卻系統(tǒng)、動力裝置、熱核反應堆第一主墻等工業(yè)裝置中的銅-鋼復合構件充分發(fā)揮了結構與性能的優(yōu)勢互補,其中利用鋼的強韌性及耐蝕性作為支承結構件,而銅及銅合金的優(yōu)良導熱性或高阻尼性作為熱沉元件或減振降噪部件。上世紀90年代至今,獲取銅-鋼接頭的方法主要包括:熱等靜壓法、高能束焊、釬焊/擴散焊等,前兩者廣泛應用于大型復合板件的成形,后者適合于復雜形狀或截面銅-鋼構件的精密接合。
????
大量研究是解決銅合金與不銹鋼的擴散連接問題,直接擴散連接接頭強度僅為母材強度的1/3;Nishi,Muto,Araki等人嘗試用Au基釬料對氧化鋁彌散強化銅合金和316不銹鋼進行釬焊試驗,結果表明,采用BAu-2釬料,釬焊間隙0.2mm,釬焊300s時獲得的接頭強度最優(yōu),等同于銅合金母材,但由于銅合金側發(fā)生重熔使得釬縫區(qū)出現(xiàn)大量氣孔,從而接頭強度一致性較差;此后,Nishi等人通過添加不同箔材中間層實現(xiàn)了銅合金與不銹鋼的真空擴散連接,指出850℃,9.8MPa下添加20μm厚的Au箔后接頭綜合力學性能優(yōu)異,強度與銅合金母材的相近。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著重探討了直接擴散連接和添加單質Au鍍層中間層2種條件下獲得的純銅-不銹鋼真空擴散連接界面的結合質量,從而為精密的銅-鋼異種接頭的獲得提供了基礎理論指導。
????
1·試驗材料及方法
????
1.1 試驗材料
????
本試驗采用搭接接頭,待焊母材工業(yè)純銅T2和不銹鋼0Cr17Ni12Mo2(AISI 316)的試塊規(guī)格均為40mm×40mm×6mm,搭接長度10mm。試驗用材料不銹鋼的化學成分見表1。
???
?1.2 試驗方法
????
焊前用360#,800#,1500#砂紙逐次打磨待焊面以去除氧化膜,同時保證平整度,丙酮脫脂后,超聲波清洗5~10min,冷風吹干。然后,將待焊面迭合置于真空擴散爐內進行焊接,焊后隨爐冷卻。擴散連接設備采用輻射加熱式真空擴散焊機(FJK-2,西北工業(yè)大學)。
????
采用變化連接溫度的直接連接和添加單質Au鍍層(銅母材待焊面電鍍厚約2.74μm的Au箔)2種不同的工藝試驗,初步探討銅-鋼異種金屬擴散連接結合界面形貌及其與接頭力學性能之間的關系。相對于連接壓力和保溫時間,連接溫度對接頭強度的影響更為顯著,它通過影響被焊材料的屈服強度和原子的擴散行為,從而影響接頭的焊合率、變形率以及接頭中成分及組織的均勻性。根據(jù)經驗公式連接溫度Tb≈(0.6~0.8)Tm(Tm為銅母材熔點,K)及銅-不銹鋼擴散焊接接頭抗剪強度與連接溫度的關系,即溫度高于850℃后,接頭的抗剪強度增幅緩慢,選擇在700,750,800,850℃下分別進行直接擴散連接,連接壓力10MPa,保溫1h。根據(jù)Fe-Cu二元相圖,F(xiàn)e與Cu并不生成脆性金屬間化合物,但兩者固態(tài)下互溶度很小,直接連接時接頭中反應生成物數(shù)量甚少;另外,兩者的熱導率和膨脹系數(shù)有較大差別,見表2,直接連接時熱應力較大,從而接頭力學性能較差。與單質Cu箔、Ni箔相比,添加Au箔后,銅-鋼接頭綜合力學性能優(yōu)異,同時侯金保等人指出,添加鍍膜中間層時,接頭強度提高更為顯著。為此,本文立于工業(yè)化應用的角度,采用添加單質Au鍍層中間層的方式對工業(yè)純銅與不銹鋼進行真空擴散連接試驗,擴散連接示意圖如圖1所示。
????
添加Au鍍層中間層的連接溫度選為950℃,此時焊接由固相擴散焊轉為液相擴散焊,由Au-Cu相圖可知,此時界面有可能出現(xiàn)Au-Cu合金液相,為了避免液相溢出和母材晶粒過分長大,連接壓力和保溫時間分別取為1MPa和0.5h。試件出爐后,切取1/4制備金相試樣,采用金相顯微鏡(OlympusPMG3)和SEM(JED-2200)進行界面微觀形貌和組織分析;為了準確測試接頭強度,冷加工搭接長度至4mm制成非標準剪切試樣,采用萬能試驗機對接頭的拉剪性能進行測試。
????
2·試驗結果與討論
????
2.1 直接擴散連接
????
圖2為較高溫度下銅-不銹鋼直接擴散連接接頭形貌。較低連接溫度下,結合界面整體平直,溫度升至800℃時,界面鋼側出現(xiàn)微細且均勻的被挖掘的奧氏體晶粒,平均直徑≤1μm。這是由于晶界處原子偏離平衡位置,具有較高的能量,且晶界處存在較多的金屬學缺陷,如空穴、雜質原子和位錯等,晶格畸變嚴重,這些都為原子提供了短程擴散通道,故低溫時晶界擴散占主導,原子沿晶界的擴散速率比晶內快得多,同時由于先對銅進行腐蝕,從而在不銹鋼側出現(xiàn)Cu沿不銹鋼晶界擴散,使得奧氏體晶粒凸現(xiàn)的現(xiàn)象。850℃時,不銹鋼側有晶粒被挖掘的趨勢(圖2b)。這是由于升高溫度晶格擴散和晶界擴散同時發(fā)揮作用,當界面遷移速率等于原子的晶界擴散速率時,奧氏體晶粒被挖掘的現(xiàn)象逐漸消失。根據(jù)Cu-Fe二元相圖,Cu與Fe有限固溶,直接連接時擴散反應層非常薄,光鏡下幾乎看不到。值得注意的是,銅母材側晶粒明顯長大,并伴有相當數(shù)量的孿晶,這是由于銅為面心立方晶系,退火后易產生孿晶,而粗大的銅晶粒可能導致接頭強度、塑性及疲勞強度的降低此時接頭的抗剪強度為158MPa,約為銅強度的86%。
????
2.2 添加單質Au鍍層擴散連接
????
圖3為添加單質Au鍍層時擴散連接接頭形貌。由圖可知,950℃下銅-不銹鋼接頭中的顯性或隱性界面處均未發(fā)現(xiàn)氣孔、夾雜等缺陷。結合界面處銅母材側形成了寬60μm左右的白亮色互擴散區(qū),結合線掃描(圖3b)及點掃描分析結果,該區(qū)域由兩部分組成,即固溶一定Cu的Au3Cu相(寬約30μm)和Cu(Au)固溶體(寬約30μm)。同時,由于Au在Fe中的固溶度極小,Au在Cu中的擴散距離明顯大于Au在Fe中的。另外,在顯性界面處,不銹鋼側存在微細的液相沿晶界進行潤濕滲透的現(xiàn)象,如圖4所示。點掃描分析結果表明其成分組成為:w(Cu)33.04%,w(Fe)24.32%,w(Au)33.67%,w(Cr)5.83%和w(Ni)3.14%,分析認為Au-Cu合金液相形成后,優(yōu)先沿奧氏體晶界進行潤濕、滲透,同時高熔點元素Fe,Cr,Ni進入液相,從而發(fā)生等溫凝固,最終形成冶金結合。
????
宏觀斷口分析表明,不銹鋼基體上粘有厚約為2mm的呈半球形的銅母材,斷裂明顯發(fā)生于純銅的本體部位,并伴有較為顯著的塑性變形,這表明接頭結合良好,強度等同于銅母材。Au鍍層可以降低銅母材表面硬度增加接觸面積,加速金屬鍵的形成和強化擴散過程,同時Au可以與Fe,Cr,Ni,Cu形成固溶體,通過固溶強化來提高接頭的強度。在不生成脆性相的條件下,接頭強度隨擴散反應層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與直接連接相比,此時界面元素互擴散更為顯著,結合良好,接頭強度為184MPa,高于直接連接。
????
3·結論
????
(1)銅與不銹鋼進行低溫直接連接時,界面整體較為平直;隨著溫度的升高,800℃時原子沿晶界擴散為主,不銹鋼側晶粒凸顯。
????
(2)添加單質Au鍍層進行擴散連接時,顯性界面處銅側形成白亮色Au-Cu互擴散區(qū),寬度約為60μm,由固溶一定量Cu的Au3Cu相和Cu(Au)基固溶體組成。
????
(3)添加單質Au鍍層中間層時,Au-Cu液相優(yōu)先沿不銹鋼晶界潤濕、滲透,同時高熔點Fe,Cr,Ni元素擴散進入,最終等溫凝固形成冶金結合。
????
(4)添加單質Au鍍層后,接頭強度較直接擴散連接接頭的強度高約3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