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盛鎂鎂業公司研發出可以被人體吸收的醫用金屬材料
發布人:上海艾荔艾金屬材料有限公司www.jshcn.cn
更新時間:2015-10-30
雖然醫用鎂合金相關技術總體還處于探索起步階段,廣泛應用于臨床還有待時日,但相較于現用于臨床的不銹鋼、鈦合金,其優勢十分明顯,前景十分廣闊。

姚明傷退激發的創新靈感
盛鎂鎂業公司原本是一家鎂合金加工企業,主要為沃爾沃、宜家、博世等跨國公司配套生產鎂合金工業品。至于為何涉足醫用材料領域,按曹建勇的說法,緣于5年前籃球明星姚明的傷退。
2010年,“移動長城”姚明因飽受左腳骨裂傷折磨,宣布從NBA退役。作為鐵桿“姚蜜”,曹建勇從各種渠道了解到自己偶像的傷退原因:左腳植入的金屬固定支架引發局部過敏反應、炎癥;金屬支架密度大于骨骼密度,骨折部位生長脆弱易發生二次骨折;需要二次取出手術等……這都為姚明傷情的反復埋下隱患。
如果支架用更輕的鎂合金做呢?曹建勇找到國內提出生物醫用鎂合金材料概念“第一人”——重慶材料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高家誠,以及重慶大學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中心副教授王勇、沈陽市骨科醫院主任醫師吳剛等相關領域專家,以持有技術股份的合作方式,開始了醫用鎂合金材料研發。
就在那一年,盛鎂鎂業以犬、兔為研究對象,多批次驗證了鎂合金材料植入動物體內的安全性及可行性;2012年,研究開發全新鎂合金植入材料及加工制備方法;2015年,與沈陽骨科醫院開展鎂合金材料植入人體可行性方案制定,并結合重慶大學的金屬3D打印技術,試制出適用于人體的骨爪、骨釘、骨板等醫用鎂合金材料樣品。
明年,盛鎂鎂業的“醫用鎂合金項目”將進入為期18個月的臨床實驗階段。
未來僅國內市場規模就可達120億元
雖然醫用鎂合金相關技術總體還處于探索起步階段,廣泛應用于臨床還有待時日,但相較于現用于臨床的不銹鋼、鈦合金,其優勢十分明顯,前景十分廣闊。
行業數據顯示,每年我國大概有300萬人次做骨折手術,骨科植入物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20億元。
高家誠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到來,未來10-15年我國骨科產業年均增長率約為15%-20%,醫用鎂合金材料市場規模預計可達120億。也就是說,我國很快將迎來醫用鎂合金需求井噴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將鎂合金作為醫用新材料,國內的研發進度與歐美發達國家基本同步,這意味著盛鎂鎂業將有機會和競爭對手在同一起跑線出發,爭奪國際市場。”
據了解,目前已有一批國內外醫療器械公司和醫療機構向盛鎂鎂業拋出“橄欖枝”,希望與其共同開展醫用鎂合金研發制造,共同闖蕩這片“藍海”。
前一頁:極細金屬導體材料
后一頁:納米電鍍“種出”高性能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