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如何做好民營企業的班組建設?
一、民營企業班組管理的形式及存在的問題
1、單純業務管理型:這種形式在發展歷史比較長、且有一定管理基礎的中、大型民營企業中表現比較普遍,也是管理比較好的一種形式。就是根據作業性質或根據產品類型將作業人員分成班組,然后由老板或企業經營者按業務或技能的熟練程度指定班組負責人,班組長只對工作期間的工作質量負責,或者是只管班組所需材料的領用和在制品轉序的交接,員工之間的情感交流極少,不利于團隊建設,影響了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2、工頭管理型:這是一種在民營企業中帶有普遍性的典型管理方式。比如在溫州的服裝企業中,不同生產線上的員工其地域性就十分明顯。又比如浙江某著名的蚊香生產企業在2001年以前,其車間、工段、班組就是相當典型的“?老鄉管老鄉”的原始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由于粗暴的管理導致的勞資糾紛,使1000多名員工兩次上浙贛線坐軌攔車,最后在當地政府的正確引導下,該企業打破?“工頭管理”的模式,引進現代管理方法,最終使企業走上了良性的發展軌道。“工頭管理”是民營企業在由小到大發展過程中由于不注重人力資源管理、采用或默許“親帶親、鄰帶鄰”的招工方式而形成的,工頭對員工的的管理采用簡單、甚至粗暴的方式,這些工頭要么是跟隨企業主多年的部下、要么是一線的技能骨干無人可以代替。這種管理方式弊端表現在:容易使企業發展中的骨干尾大不掉、企業的經營理念難以在員工中形成共識、工頭一手遮天容易激化勞資矛盾、企業上下信息溝通渠道不暢等。
二、民營企業強化班組管理的迫切性
1、日益規范化的競爭態勢要求民營企業改變簡單的管理方式。民營企業大多是在短缺型經濟時期發展起來的,有的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則是以市場補缺的角色獲得成功的。因此,其經營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產品線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相應的其管理也呈現簡單化的態勢。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也就容易保持這種簡單而有效的管理模式。然而,在市場游戲規則越來越規范的情況下,民營企業要想保持較低的經營成本,就必須將原來簡單的管理方式規范化。
2、落后的班組管理模式已成為民營企業整合生產業務流程的瓶頸。目前,具備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大多都有在企業中推行信息化管理的愿望。要實現信息化管理就要實施?ERP(企業資源計劃),而ERP的核心功能是MRP(物料需求計劃)和MRPⅡ(制造資源計劃),生產一線真實可靠的數據則是MRP的基礎所在。縱觀國內實施ERP的失敗案例,大多是因為沒有MRP的基礎予以支撐。所以說,扎實有效的班組管理是企業實現現代化管理最基本的基礎工作。
3、強化班組建設是企業推行制度化管理的必由之路。民營企業致命的缺陷是經驗管理所主宰的人治管理。企業要想走上正規化的管理軌道,就必須實現從人治管理向制度管理的逐步過渡。企業為此而制訂的制度,包括實施ISO9000標準和ISO14000標準而頒布的程序文件,都必須得到員工的認可,制度的貫徹能否落實,關鍵則在班組管理是否有效。不被員工認可并自覺遵守的制度,既就是靠高壓政策強制實行,也會使員工的不滿暫時壓抑,一有適當的機會就會由于不滿的發泄而導致制度建設受挫。
4、班組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和塑造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有千條線,下穿一根針”,比較形象地概括了班組在企業中的基礎地位。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締造者和經營者在長期的經營中所形成的共同的價值取向,在市場競爭中則表現為區別于其他企業的鮮明的個性特征。概括地說,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個性。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個性的表現形式,其載體就是包括一線員工在內的企業全體職員。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則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具有一定的隱秘性,其他企業難以模仿的個性特質。企業的價值取向只有經過員工的認同才能具有向心力,才能具有實實在在的個性表現。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則是在企業凝聚力的作用下,由技術、管理骨干和員工釋放出的一種在經營管理、技術開發或企業文化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的能力集合。有凝聚力的企業才有發展前途,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才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已成為企業經營者廣泛的共識。
三、民營企業如何強化班組建設
1、企業領導的意識是關鍵。如文中引述的浙江某蚊香生產企業,在政府部門的幫助指導下,經過由“亂”而“治”的慘痛教訓之后,取消了生產一線的工頭管理,引進了一批大學生,建立了每月學習制度,增加了管理透明度,變過去員工來源的地域管理為崗位管理,提高了從基層班組長到中層管理者的素質,使企業的凝聚力和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2、正確認識班組管理的基礎作用,在建立班組管理制度的同時,授予班組長一定的職責和權限,并給予一定的崗位津貼,做到權、責、利相結合,以調動班組長的管理積極性。只有基層班組管理的活躍,才能發揮班組承上啟下的作用。
3、班組長的選拔要采用民主選舉或競爭上崗的方式,以改變由領導或老板指定,而班組長只唯上不統籌兼顧的弊端。
4、建立班組績效考核管理體系,這也是企業整體績效考核體系的基礎。其內容可涵蓋產品質量合格率、員工出勤率、生產(工作)現場“6S”考核、合理化建議、團隊凝聚力等指標,把個人的績效與班組的績效掛鉤,培養員工個人與班組(團隊)榮辱與共的歸屬感、認同感和使命感。考核體系制訂頒布后,要認真嚴格地執行,做到有獎有罰,賞罰分明。尤其是對企業內擔任一定職務的管理骨干的親屬,更要嚴格要求。
5、注重技能提升,營造學習氛圍。由于就職于民營企業的員工的短期行為比較普遍,加之班組一線對技能要求的特殊性。民營企業更應該注重在班組一線樹立技能標兵。對技能熟練,樂于助人,為企業改進工藝、提高質量有一定貢獻的員工,要通過宣傳欄、通報、加薪、一次性獎勵等辦法予以鼓勵,激發其他員工效仿的愿望,這樣,就能在生產一線形成學習技能光榮的良好風氣,促進員工隊伍技能水平的提高,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奠定基礎。
6、建立班組例會制度,可以是班前會、也可以是班后會;可以是每天一次,也可以是每周一次,甚至可以是每半個月一次。會議的內容包括:通報本班組的質量狀況,指出班組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請受表揚的員工交流經驗,讓受處罰和批評的員工提出自己的意見等。通過組員在班組會上的相互交流,可以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消除郁積在心中的不滿情緒,使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坦誠相處,消除地理區域、老鄉幫派的戒備心理,促進班組和諧氣氛的形成。
班組建設在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中雖然細微,但其作用卻相當重要。民營企業只有正視自己的先天不足,采取得力措施抓好班組建設這個基礎環節,才能使企業的管理水平脫胎換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