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LC52鋁合金(裝甲用鋁合金 國軍標中強可焊鋁合金)鍛造工藝及性能
一、試驗用材料及試驗方法
先根據LC52鋁合金的中限成分(表1),按配料標準配好爐料,裝爐熔煉,純鋁鋪底半連續鑄錠。鑄出尺寸為φ170mm的合格鑄錠,然后進行均勻化處理。均勻化處理溫度為460℃,時間為24h,出爐空冷。將均勻化處理后的鑄錠一部分扒皮加工成φ6mm的標準化試樣和φ20mm×30mm的壓縮變形抗力試樣,進行高溫拉伸和高溫壓縮試驗;另一部分扒皮后在750kg電動空氣錘上進行鍛造工藝試驗,鍛后進行力學性能試驗及金相組織與斷口分析。用μHP-10萬能材料試驗機進行力學性能測試,用CAMBRIDGE S360掃描電鏡進行鍛件拉斷斷口形貌分析,再用Neophot-Ⅱ型光學顯微鏡進行金相組織觀察。 二、試驗結果及分析
1.高溫塑性試驗
LC52鋁合金高溫拉伸試驗與高溫壓縮試驗結果分別示如圖1和圖2。試驗結果表明,隨合金溫度升高,強度迅速下降,塑性明顯增加。溫度到250℃時,強度從室溫的288MPa下降到128MPa,延伸率從16%增加到25%;溫度升到460℃時,強度只有50MPa,延伸率達40%,說明這時鑄錠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較小的變形抗力;當溫度升到500℃時強度雖然繼續下降,而延伸率卻不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因此該合金的可鍛溫度區可確定為300℃~460℃。 由高溫壓縮試驗可以看出,試樣在300~500℃范圍,合金變形量在76%不開裂,在450℃時塑性最好合金變形量在80%不開裂,由此可以看出合金在250~500℃具有較好的塑性。
2.鍛造工藝試驗
根據高溫拉伸和高溫壓縮試驗結果,結合鋁合金半連續鑄錠晶粒細小的特點,綜合分析認為,影響該合金強度與塑性的主要因素是鍛造變形量和鍛后熱處理工藝。因該合金的高溫塑性較好,為簡化工序便于生產,決定采用一次鐓拔的大變形鍛造工藝,二火鍛成。第一火軸向壓縮,錘擊力要輕,每次變形量要小,總變形量要控制在60%左右;第二火軸向拔長,這次的錘擊力在前火的基礎上可增大,軸向拔長的總變形量為85%,然后繼續一次打扁方,此時可采用大壓下量鍛造,鍛造終了鍛件的總變形量可達95%。終鍛溫度為385℃,鍛坯鍛后在空氣中冷卻。鍛件的金相組織見圖3。
(a)橫向的金相組織(b)縱向的金相組織
圖3鍛件的金相組織(×200)
3.試驗結果
為了消除鍛后應力,提高合金機械性能須進行鍛后處理。鍛后處理工藝為460℃×1h,室溫水淬;再120℃×24h人工時效。其鍛后拉力性能為:縱向σb:495~510MPa,σ:12%~16%;橫向σb:485~495MPa,δ:7.5%~10%。該性能達到LC52鋁合金裝甲板的國軍標要求。
4.合金的金相組織與斷口分析
合金鍛件熱處理后的縱向組織見圖4,是由部分再結晶組織與變形的纖維狀組織組成,化合物被破碎并沿鍛造主變形方向排列,但不是十分明顯,這種組織上的方向性使合金性能上也呈現方向性,因此合金的橫向性能稍差于縱向性能。 圖5為拉力試樣的斷口形貌,表現為韌窩狀斷口,不同試樣的韌窩形態大小及深淺相當,大韌窩套小韌窩,且斷口均呈穿晶斷裂,說明合金的韌性較好,在斷口的韌窩中有少量的夾雜物,對夾雜物進行成分分析,其主要成分為Zr、Ti。
三、討論
眾所周知,合金的組織特征與合金成分、加工方式及熱處理工藝密切相關。合金在鍛造過程中,在主變形方向上晶粒被壓扁,這些有明顯方向性的晶粒形狀在隨后的熱處理過程中不會發生變化。因合金中添加了Mn、Cr和Zr等微量元素,這些元素形成金屬間化合物的小粒子,在固溶熱處理過程中這些粒子阻止大角度晶界移動[1],使再結晶過程難以形成,同時由于添加了這些元素后使晶粒細化,晶粒沿變形方向被拉長,特別是加Zr后,這種現象尤為顯著。晶粒沿主變形方向拉的很長,幾乎呈纖維狀,這種明顯的纖維狀組織具有更高的抗應力腐蝕性能[2]。因此合金的綜合性能得到提高。該合金的斷口形貌為穿晶韌性斷裂且微坑較大,這些微坑的大小和深度與材料基體的塑性變形特性有關。據報導,材料的斷裂韌性值愈大,微坑也越大,而且微坑越大越深,合金的塑性也就越好,說明微坑的形核位置較少[3]。同時在斷口觀察中只在較大的微坑中發現有夾雜物,且夾雜物不大,這些夾雜物對合金的性能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LC52鋁合金的可鍛造溫度區間較窄,但塑性變形流動性較好,傳遞塑性變形能力也較高,總變形量可達95%,因此分布在晶界上的化合物容易破碎,只要鍛造工藝制度合理,是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鍛件。
四、結論
(1)LC52鋁合金的始鍛溫度為460℃,終鍛溫度為300℃,在此溫度區間鍛造合金具有良好的工藝性能。
(2)采用一次鐓拔大壓下量鍛造工藝,工藝簡單,變形充分,消除了原始組織中的缺陷,將變形傳到心部,化合物顯著破碎,使鍛件得到較高的力學性能。
以上資料由上海艾荔艾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歡迎新老客戶來電洽購。
本文來自上海艾荔艾金屬材料有限公司http://www.jshcn.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