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Cr16Mn9Cu2Ni1N低鎳奧氏體不銹鋼(化學成分)的研究
發布人:上海艾荔艾金屬材料有限公司www.jshcn.cn
更新時間:2014-01-06
??? 低鎳奧氏體不銹鋼具有良好的強度和耐磨性,由于降低了鋼中Ni含量,提高了Mn含量并加入氮進行強化,適宜在承受較重負荷、耐蝕性要求不太高的設備和部件上使用。由于成分設計差異,這類鋼熱加工性能與Ni-Cr系不銹鋼有所不同,熱變形時表現出較差的熱塑性。尤其是在板坯粗軋時容易發生邊部裂紋,嚴重影響鋼的生產和質量穩定性。
????通過分析鑄坯中δ鐵素體的形態和含量,并與熱軋過程中邊裂的嚴重程度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因此,研究連鑄坯近表面層凝固組織變化,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低鎳奧氏體不銹鋼邊部裂紋的產生。
????研究的材料為Cr16Mn9Cu2Ni1N,化學成分見表1。在Cr16Mn9Cu2Ni1N連鑄坯上切取金相試樣。其中鑄坯的窄面和寬面不做任何加工處理,保留表面氧化皮。試樣尺寸為20mm×20mm×20mm。對鑄坯表面不同位置試樣金相組織進行觀察,腐蝕液采用FeCl3、HCl、CuCl2及C2H5OH的混合溶液,腐蝕時間:10~15s。對已腐蝕試樣進行電子探針分析。
表1??研究鋼的化學成分/%
元素
|
C
|
Si
|
Mn
|
P
|
S
|
Ni
|
Cr
|
Cu
|
N
|
含量
|
0.090
|
0.309
|
9.203
|
0.027
|
0.001
|
0.991
|
15.259
|
1.540
|
0.1244
|
?
結果表明:
(1)對于低鎳奧氏體不銹鋼Cr16Mn9Cu2Ni1N,冷卻模式為先析出δ鐵素體,隨后通過固態相變轉變為奧氏體。但連鑄坯近表面層上冷卻速度的差異,使凝固模式發生了變化。在冷卻速度不太快的近表面層,如距表面25mm處,可得到接近平衡態的枝晶組織,殘留δ鐵素體為骨架形或蠕蟲狀,奧氏體全部為初凝δ鐵素體通過固態相變轉變而來。在冷卻速度較快的表面層,如距連鑄坯表面10mm左右處,凝固模式偏離平衡態,δ鐵素體作為先析出相在液相中形核長大的同時,剩余的液相轉變為共晶奧氏體。殘留δ鐵素體為蠕蟲狀或側板條,奧氏體一部分為初凝δ鐵素體通過固態相變轉變而來,另一部分為液相轉變為共晶奧氏體,這種共晶奧氏體組織容易產生較大的雜質偏析,這是Cr16Mn9Cu2Ni1N軋制過程中開裂的主要原因。
(2)Cr16Mn9Cu2Ni1N鋼在凝固過程中存在γ+δ的兩相區,熱應力作用下兩相界面上易產生熱裂紋。隨著鋼坯溫度下降,在δ相向γ相轉變的過程中,伴隨相當大的體積收縮(0.22%),亦會產生較大的組織應力,也會導致裂紋產生。連鑄二冷水采用弱冷模式均勻冷卻,鑄坯矯直時表面溫度在900℃以上,才能保證獲得較好的板坯質量。
?
以上資料由上海艾荔艾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歡迎新老客戶來電洽購。
本文來自上海艾荔艾金屬材料有限公司http://www.jshcn.cn/,轉載請注明出處。